“紙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”,和田玉收藏是一門學問,不是空穴來風,不是道聽途說。
但是就是有那么一些人,總喜歡不懂裝懂,或者為了自身利益,把“黑的”說成“白的”,在收藏道路上遇到這些人,可要躲遠點,不然吃虧的是自己。
顛倒黑白的成語是這樣解釋的:把黑的說成白的,把白的說成黑的,形容歪曲事實,混淆是非。成語作這樣的解釋已一目了然了。
在平時聊天交流中,我們經常會遇到這類“玩家”,很少能與他們進行平和的交流。
他們總是口如懸河,對任何一件藏品,仿佛都能夸夸其談,從玉石的產地、玉質、價值等,他的病態(tài)能力在于把真的說成是假的,把假的又說成是真的。
這種指鹿為馬,顛倒黑白的“玩家”,他的殺傷力直接危及到新進買家的意志。危害指數(shù)三顆星。
我曾見過一位玉友對另一位玉友的評價是:他的東西全是假貨!沒有一件好東西。
這種情況在玉石收藏界比比皆是,說假是容易的,但是證據(jù)在哪里?你研究了哪些?
有沒有從玉質入手,從玉件來源、雕刻風格,以及這件藏品當時的收藏環(huán)境去考量?如果沒有?你就是污蔑人家收藏成果,是居心險惡的不良之人了。
當然,目前在收藏領域中存在不理性、不道德、不規(guī)則等不健康的現(xiàn)象,也一直彌漫在收藏界,這也是事實。
但是,收藏的魅力在于發(fā)現(xiàn)、在于研究、在于上手去玩兒。應該是相敬如賓,相映成趣的;而不是相生相克,向死而生。
那好,依照收藏的魅力,以及這些給收藏帶來的危害指數(shù),也打四星。
所謂:“國寶幫”,就是指收藏理念執(zhí)著并非常自信,囤積了大量的贗品的民間收藏者。因認為在地攤上能夠撿漏收到“國寶”而得名。
常見朋友專注“撿漏”,并認為自己很有眼光,別人都不懂,他們完全不理你的教學,只為圖錢,而且認為你反而是不專業(yè)。
當成為“大師”(自封)級一樣的人物,唯我獨尊,并且“收藏”無數(shù),達到骨灰級就不可救藥了,旁人能夠做到的就是勸其少花錢。
怎樣才能避免成為“國寶幫”?買好玉?
1、懂玉是前提,不懂千萬別信故事!好玉無故事,垃圾滿套路。玉不會說謊,就看你認不認識它。
2、愛玉是經過,只有愛了才能長久,只有長久才能明白。玉石的好壞就是玉質的好壞,這也是真假和產地的本質區(qū)別,愛了就懂了。
3、價格是表現(xiàn),價值才是結果。吃藥上當基本都是貪便宜造成的,哪怕是老手眼高手低也會挨刀。貴不一定好,但便宜一定差。吃藥能治好病,但把藥當飯吃就救不了了。
4、當功利心太重,價格和價值權衡不當,產生自我幻想甚至錯覺,就很容易成為“國寶幫”,這本質不是執(zhí)著的結果,而是一種精神的病態(tài),所以要看好身邊需要幫助的人,還有自己。
撿漏必須要有多年的經驗和專業(yè)知識,缺一不可!切忌高估了自己的運氣和眼力。就像我們走路時,不僅要仰望星空,也要注意腳下哦!
“半瓶子”水,不懂裝懂的玉石圈也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,這類人也很好辨認,因其功能性的特點十分明顯:比如聲音大,給人感覺他是權威;
傲慢是他們的做派,在別人面前賣弄“專業(yè)”知識,并且“有理有據(jù)”,頭頭是道,這種人,你無法真正拿學識和掏心掏肺和他們說,他們不會聽你的只要是他們不喜歡的類型,不分青紅皂白還破口大罵。
這類人不但有危害性,而且具有破壞性。所以,就其危害性和破壞程度上,打五星!
這四種類型的收藏家,相信大家多少都有接觸過,領教過。其危害和危險程度各有感知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