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人尚玉,已有幾千年。玉在中國人心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。
“玉”字始于我國最古的文字,商代甲骨文和鐘鼎文中。漢字曾造出從玉的字近500個,而用玉組詞更是無計其數(shù)。在古代詩文中,常用玉來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。
賞玉,只要用心去欣賞,十之八九都會愛上它們。即便不買,靜靜地看都是一種享受。
老話有講:“內(nèi)行看門道,外行看熱鬧”。但是,外行看玉的熱鬧是看不見的。
因為玉原本就不屬于喧嘩和熱鬧。它是靜靜的,不起眼的,就如它最初的模樣。
在不懂玉的人眼中,任其多昂貴,都不會在眼中多做片刻停留。
1、懂玉的人,是懂得欣賞人的人。
因為玉是那樣的靜,也許它原本躺在某一條河道中,也許暴曬在荒野戈壁中,同許許多多相似的石頭混為一體,幾乎沒有什么區(qū)別。甚至會被一些本身五顏六色形態(tài)各異的石頭所湮沒。
古時卞和獻玉,嘔心瀝血。如今被愛玉者在如獲珍寶般捧回。
從此鳳凰有了涅磐,石頭產(chǎn)生了價值,興趣也變得高雅。
能在那樣的環(huán)境中,尋得美玉歸的,如果沒有一定的知識水準,沒有入禪般的心境,沒有虔誠的心態(tài),如何能夠這樣執(zhí)著地眾里尋他千百度呢?
2、懂玉的人,易相處,值得深交。
賞玉給予我們不屈和寧靜!賞玉的過程也就是陶冶性情、滌塵凈心的過程,賞玉是比較適宜于安靜的環(huán)境,常在安靜的環(huán)境中,心態(tài)也會變得更加平和,而平和的心態(tài)表現(xiàn)在人的身上同樣能帶給別人安靜祥和的感覺,從而更容易接近和相處。
3、懂玉的人,睿智有涵養(yǎng),值得深交。
一塊美玉能歷經(jīng)千年而不衰,除了形美意美外,還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在里面。
而愛玉之人通常歷經(jīng)了歲月的洗禮,品一方玉石,有容納萬物的寬廣,有無欲則剛的超然,有心平如水的豁達。
他們有懂天文節(jié)氣,懂地理環(huán)境,懂禪石一味。顯得從容不迫,顯得穩(wěn)操勝券。
4、懂玉的人,心細溫柔,值得深交。
一塊玉,它是大自然的產(chǎn)物,沒有預設主題,沒有固定模式。
任何一塊籽料都有其值得推敲的地方,就像世上沒有相同兩片葉子,只要有豐富的生活積淀與細心的察覺觀賞力,總有驚喜。
每一塊籽料都是獨一無二的,用心去品味每一塊籽料獨特的美。做人也是同樣,不要輕易的否定別人,要善于發(fā)現(xiàn)他人的長處,而不是指責別人的短處。善于取長補短。
5、懂玉的人,成熟穩(wěn)重,值得深交。
愛玉之人,大多會專注在某一領域,他懂得專注某一項而好好經(jīng)營不會半途而廢、遇難就退。
中國自古有文人雅士之說,藏玉的男人,排除掉財富的因素外,往往是精致的男人。
賞玉成了君子有德成熟的象征。中國人之玩與,賞玉,藏玉,玉剛毅穩(wěn)重是屬于男人的;玉的信實、達雅是屬于男人的。恬淡而雋永,沉實而深刻。
6、懂玉的人,從容灑脫,值得深交。
愛玉之人,愿意跋涉千里享受清新秀麗的山水美姿,也愿意偷得浮生半日,去享受大自然恩賜人類最原始的產(chǎn)物,玉之藝術美在自然,貴在發(fā)現(xiàn)。
漫步在山水秀麗的大自然,有苦有甜,有失有得,在運動中健身,在歡樂中尋寶。尋玉時用心觀察著能看到的每一個角落,發(fā)現(xiàn)一塊美玉你會細細品賞,久久的感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
久而久之,人的耐性也會得到磨練,在與人相處中條理清楚而有耐心。
一塊玉石歷經(jīng)千萬年流水的洗禮,棱角已被磨圓,留下的如今的美麗。做人也是這樣,年青是鋒芒畢露,棱角分明,不經(jīng)意傷害別人時,同時也磨掉了自己的棱角,最后才知道,謙遜做人,平和處世是最舒服的。
人賞玉,玉讀人,從玩玉中找到自己的處世哲理,才是玩玉人的最高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