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玉不常有,識玉之人也不常有,好的玉器雕件更是難得一見。玉雕作為中華傳統(tǒng)絕技之一以其巧奪天工之美,向世人證明了:再小的手藝,也有自己的價值!
而在眾多精妙絕倫的玉雕工藝中,俏色巧雕,更是成了“色”與“藝”的完美結合!
如果你經常逛玉器市場就會發(fā)現大部分玉器都是俏色巧雕,利用皮色或者玉質顏色上的差別來營造出一種亮點,再結合設計和雕刻將作品藝術化處理,使其錦上添花,價值和觀賞性得到提升。
巧雕,利用玉石表皮的色斑,配合創(chuàng)意設計與巧手雕刻,體現出了渾然天成的趣味性。
如此,巧用料形,巧用顏色,巧施技藝,而極具感染力的作品,叫人看了也是心領神會、回味無窮!
俏色玉器并不是簡單的處理手法,更多時候是考驗玉雕師的設計水平。通過因材施藝,更追求形式美和工藝美的結合。大致有以下幾種處理方法:
01
多色玉料的巧色
有些玉料色彩反差明顯,中間缺少過渡色,玉雕師可以按照各種色彩的輪廓去構思刻畫形象,如動植物、配飾、房舍、傳統(tǒng)紋樣等具有清晰輪廓的形象,組成色彩豐富,具有相互聯系的組合。
02
通過皮色過渡的俏色
相對而言,當玉雕師表現的主題內容更注重印象效果時,就需要主體與玉料的基底之間有緩慢的過渡。
這個過渡既可以是皮色的自然過渡,也可以是通過人工打磨使皮色逐漸變薄而產生過渡的效果,這種俏色多用來表現山水、風景,另外,動物的皮毛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表現。
03
玉料皮色厚薄的俏色
這種俏色,運用皮色的厚薄變化,以及多層不同顏色的皮色來進行創(chuàng)作,通過顏色的厚薄變化,從實質到紗質的感覺都能有所表達,使人產生身在畫外,意入畫中的玄妙效果。
04
象形料的俏色
遇到有特定形狀皮色的玉料時,一般可以通過聯想、細化,在觀察和保留原皮形狀的基礎上將玉雕皮色的圖案確定下來。
這一創(chuàng)作手法雖聽著很巧妙,但也簡單,因為憑借渾然天成的效果去聯想,要遠比憑空創(chuàng)造輕松許多。
05
瑕疵料的俏色
有些玉料在皮色上存在毛病,需要遮瑕處理。玉雕師一般就直接在皮子上畫出構思設計好的圖案,這種俏色側重于遮瑕后的整體效果。
06
去除瑕疵后的俏色
玉料“十玉九瑕”,玉雕師常會碰到需要處理玉料瑕疵的問題,為去除瑕疵也常會得到意想不到的俏色材料形體。
在此基礎上運用俏色以達到巧雕效果的,玉雕師暫且可稱之為“拋臟俏色法”。只要具有獨到的構思,就可以實現化腐朽為神奇的轉換。
好的雕工不僅“錦上添花”,令一塊上乘玉石,煥發(fā)出更加持久的魅力,還可以“化腐朽為神奇”,讓一塊原本不起眼的玉石,變成人們眼中的珍品。
每塊玉料的皮色和形狀是有限的,而藝術創(chuàng)作的思維空間是無限的。
所以,只要你有一雙懂得欣賞藝術美的眼睛,就會感受到俏色巧雕帶來的無窮魅力!
作品欣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