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扎,一個每天都在上演奇跡的地方。
經(jīng)常來收料的朋友都知道,一個不大點的攤位,看起來并不起眼,但是在這里阿達西的手上分分鐘可都是幾十萬上下的生意。
隨便拿起一塊鴿子蛋大小的料子問問價格,阿達西動輒報價好幾萬。前些年還有看料前還要交押金的情況。
我們再來看一下大叔手中的料子,有些人就要疑惑了這和我們在網(wǎng)上看的也沒什么差?。?/p>
甚至可能都是籽料,大小也是很接近,皮色都很相似,但是價格確實天差地別,這就讓人比較困惑了:我在網(wǎng)上買的幾百來塊就能買到了,這里為什么要按克賣?一個拇指大小的料子一克都能上萬塊!
咋就差距這么大呢?都是炒作抬高價格嘛?
首先我們必須要明白,和田玉是不是料子夠大就能賣出好價格?這是影響玉石的價格的因素之一,但絕對不是最關(guān)鍵的先決條件。
那么,在市場環(huán)境中,能影響同樣大小籽料價格的主要因素有哪幾點呢?
一、玉質(zhì)
同樣是白色和田玉,有的價格很貴,有的卻很便宜,主要是質(zhì)地不同。
如今籽料只要是肉質(zhì)純凈,顏色干凈的,價格都不算便宜了,有的“玉石”可能是看起來相似度很高,但是潤度、糯性、結(jié)構(gòu)等差距就大了。
就比如,大家都知道羊脂玉好,頂級和田玉羊脂玉價格幾萬一克,但是網(wǎng)上還有把阿富汗白玉,乳化玻璃吊墜當成羊脂玉賣的,一堆幾百塊就能賣到“正宗和田玉羊脂玉”,你信嗎?
區(qū)別在哪呢?羊脂玉在油潤度、糯性、密度各方面都是頂級的。這就是質(zhì)地的原因。由此可見籽料整體的稀缺一斑。
二、瑕疵
都說“十籽九裂”,哪怕是最好的籽料原石,邊角都可能存在綹、裂,或者礓。
如果一塊籽料通體無礓無裂,異常干凈完整,肉眼看不見任何結(jié)構(gòu),打燈之下,也看不見絲毫結(jié)構(gòu)!相對來說價格就要高很多。
比如兩顆品質(zhì)看上去相差不大,但其中一顆帶一條裂紋,對比價格就存在天壤之別。
三、外形
玉石的外形直接區(qū)分開了山與籽的區(qū)別。
籽料的形成條件促使它有個相對圓潤的外形,注意御府君的這個描述,只是圓潤而并不是規(guī)整。
這也是有經(jīng)驗的玉商判斷籽料真假的一個“有力武器”——畢竟人工造假的仿籽都會存在一些“人為勞動”的痕跡。
當然,外形也是價格方面考量的角度之一,正宗和田玉龍喀什河里產(chǎn)出的籽料原石,真皮真色,毛孔清晰,這樣的一個把件料在市場上就比較搶手了。
當然以上三個方面只是御府君為方便大家理解的一些淺薄總結(jié),會有疏漏之處,其實影響和田玉籽料的價格還有很多,但在市場上有一個準則,那就是好的貴,而且很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