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對“玉”這個詞常常感到疑惑,雖說美石為玉,但像和田玉這種璞玉,又是怎樣從諸多頑石中脫穎而出的呢?
其中起決定作用的,當然就是專業(yè)機構的材質(zhì)鑒定了。只是對很多人來說,那些晦澀的術語確實有點難以理解。
今天我們就從和田玉入手,用您能聽懂的話聊一聊國標與百科里的和田玉。
一、和田玉概念:廣義與狹義
狹義和田玉即傳統(tǒng)產(chǎn)地的和田玉,專指新疆地區(qū)所出產(chǎn)的玉石,其中以和田籽料為玉種代表。
廣義和田玉即現(xiàn)行標準的和田玉,包括所有透閃石為主的玉石,俄羅斯、青海、加拿大、韓料等都可以叫和田玉。
二、結構:細密毛氈狀為主
看結構是辨別和田玉最可靠的方法,有經(jīng)驗的玩家只需一把手電就能縱橫天下。
如果拿和田玉的結構打個比方,就是水洗多次的純毛地毯,毛氈纖維因縮水而致密,最終變成了“鐵板一塊”。
三、硬度:6.0—6.5
這里說的硬度是相對硬度,也就是常說的劃刻硬度。用一種物體劃另一種物體,可以劃出痕跡就說明它比較硬。
和田玉雖然是軟玉,但硬度卻并不低,能在它身上留下痕跡的東西并不太多,因此也更好保存。
四、密度:2.95—3.17
同等體積下,和田玉的重量大約是水的三倍,天然玉石中能達到這個密度的玉種非常少。
所以和田玉才有壓手感之說,上手感覺沉甸甸的,非常有分量。
五、折射率:1.606—1.632
要理解折射率可以先做個對比,水的折射率是1.33,鉆石的折射率是2.42。
水清澈見底,鉆石火彩閃耀,和田玉的光感則更加柔和溫潤,更有沉穩(wěn)內(nèi)斂的感覺。
六、光澤:蠟狀或油脂光澤
極品和田玉,尤其是和田籽料,之所以會以羊脂為名,就是因為表面有一層如羊尾油般的凝脂光澤。
而數(shù)量更大的和田玉山料,則是以蠟狀光澤為主,這也是區(qū)分山料與籽料的方法之一。
七、解理:不見解理面
這個比較拗口的術語本質(zhì)十分簡單,就是看礦物的裂口是否能形成一個光滑平面。
說簡單些,就是指和田玉在斷裂之后,會形成參差不齊的茬口,而不是像石英巖玉那樣的光滑貝殼狀斷口。
八、韌性:9以上
和田玉是韌度最高的玉石,沒有之一!它的抗磨損、抗拉伸,以及關鍵的抗壓能力極高,僅次于稀有的黑金剛石。
很多人以為硬度越高的玉石越耐摔,其實決定抗破裂能力的卻是韌性,和田玉能有超強的加工性也正因如此。
九、產(chǎn)狀:山料、籽料、山流水、戈壁料
大部分和田玉原生礦,都是以山料形態(tài)存在于山體之中。地質(zhì)變動時落入河道,長期沖刷就會形成籽料。
山流水是入水時間較短的過渡形態(tài),戈壁料則是沒能進入河道,在戈壁灘上經(jīng)歷風化剝蝕所形成“干貨”。
十、玉色:白玉、青玉、青白玉、碧玉、黃玉、糖玉、墨玉、翠青玉
細心的朋友肯定發(fā)現(xiàn)了,國標分類的八種玉色中并不包括紅玉!的確,連翠青都在2020年變成了標準玉色,紅玉卻仍然是下落不明。
所以紅沁以及原生紅玉的戶口問題,恐怕還是要看未來的國標變更了。
十一、礦物特性:顆粒極細、結構致密、雜質(zhì)極少
這點很好理解,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新國標規(guī)定透閃石含量的占比,并不是很多人印象中的95%,而是“主要為透閃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