玩玉,本來是一件讓人身心愉悅的事,但是玉石行業(yè)也存在著以假亂真,以次充好的亂象,這是讓所有喜歡玉器的朋友憂心的事。
很多玉友都有過買到假貨的經(jīng)歷,被稱為“吃藥”、“交學(xué)費”。這種傷害不止是金錢方面還有心理陰影,甚至對玉敬而遠之。
買假貨的經(jīng)歷各有不同,但從中也能總結(jié)出一些規(guī)律,就如同文章標(biāo)題:玩玉怪現(xiàn)象:越怕買假貨,買到的越是假貨!為什么會這樣呢?
01
能接受它的好,不能接受它的貴
和田籽玉是目前最好的玉種,也是最貴的玉種,這一點是無可厚非的。
它的好,決定它的貴。
和田籽玉的形成過程中,經(jīng)受百萬年的沙石碰撞、流水打磨,所以外型完整的和田籽玉少之又少。玉質(zhì)精良、形狀完整的優(yōu)質(zhì)籽玉更是鳳毛麟角。物以稀為貴也就不足為奇。
但是玩玉群體中也有很大一部分人:既喜歡和田籽玉溫潤凝重的品質(zhì),但同時也很難接受籽玉的價格。
一旦有人推薦了便宜的和田籽玉,就會心癢難耐,他們愿意相信自己有用1萬塊淘到10萬寶貝的能力。
細想起來,都是因為缺乏玉知識和鑒別能力:一方面害怕買到假貨,一方面又覺得自己覺得能“撿漏”。假貨雖然差但便宜,真品雖然好但價高。這種錯位的對比往往最終會放棄真品好玉。最后結(jié)果可想而知……
越怕買假貨,買到的越是假貨!
這樣的悲劇并不是個例,所以新手朋友們,在平時買玉的過程中也要調(diào)整好自己的心態(tài)哦。
02
千萬別用“便宜貨”來糊弄自己
買玉,其實買的是一種美感、一種品質(zhì)。愛玉的人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,有的人喜歡精雕細琢的工藝,有的人喜歡原石的原汁原味的狀態(tài)。
愛玉的你在選購和田玉的時候,無論從玉本身的稀缺性,還是從玉器文化所帶來的精神享受,都不能夠被便宜的價格左右了購買選擇,這樣買到手的玉,只會在購買的時候有滿足感(撿到便宜),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對玉了解的深入,它會逐漸變成“雞肋”,扔在角落吃灰。
買玉是一種文化消費,玩玉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品、鑒、賞的過程,是滿足精神需要,是對自己的獎勵,千萬別用“便宜貨”來糊弄自己。
03
御府君建議:
合理衡量自己的經(jīng)濟實力
無論是純粹的業(yè)余愛好還是投資增值,玉器都需要有經(jīng)濟實力做后盾,所以要先正確估量自己的經(jīng)濟實力,在自身經(jīng)濟實力允許的情況下量力而行地去尋找、收藏自己喜愛而又能買得起的玉器。
一旦遇到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,最明智的選擇就是放棄,這樣才能保持平靜的心態(tài),也就不容易吃虧上當(dāng)。
切勿朝三暮四
喜歡玉雕的藏友都知道,玉雕一旦上手就會著迷,見到好玉就想買下來,不管值不值得。這樣的人似乎想把所有的好玉都據(jù)為己有,這樣的人未免也太貪心了。
三分鐘熱度這東西還沒盤怎么樣,又上手新東西,最終錢花了不少,東西滿抽屜,盤出來的沒兩件。
真正喜歡玩玉的人不會這樣朝三暮四,亂花冤枉錢,他們更樂于把玩一件玉石,只要自己喜歡,不在乎有多少,哪怕只有一件他們也是開心的。
盯準(zhǔn)好貨
玩玉玩到一定境界的目標(biāo)就是投資收藏級籽料,既然是收藏級最好選擇好料好工。
在我看來,讓玉石與人更融合的工藝就是好工。好工是建立在思想和意境的表現(xiàn)和綻放形式的基礎(chǔ)上,能夠表現(xiàn)文化和匠心結(jié)合的玉雕工藝。真正的好工藝是意境讓人產(chǎn)生遐想,或者靈動的姿態(tài)與人互通。
這樣的投資是為了深遠的傳承。能留給后世的財富,才是真正有價值的財富。
在玩玉的路上盡了自己的心思與努力,偶爾吃藥也是正常,沒什么可后悔的,吃藥也是買了閱歷與經(jīng)驗,但切勿過于心急,而失去最初玩玉的樂趣,這才是重點。